服务热线

15922223087
网站导航
电竞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竞官方网站

黄河、长江成功“牵手”!

时间: 2024-03-08 |   作者: 电竞官方网站

  清波浩浩,湍流喧豗。7月16日,在陕西省黄池沟配水枢纽,经过近12个小时的漫长旅程,汩汩汉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冲进关中平原的怀抱,通过黑河供水连通洞进入西安供水管线,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正式供水。

  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最大支流——汉江与渭河,第一次穿越秦岭“牵手”相会。

  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水资源配置均衡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十余载,1.5万人参与,凿穿秦岭近百公里……自此,汉江清流润泽秦川大地,每年将为1411万人提供15亿立方米生产生活用水。

  为什么要在省内“南水北调”?陕西水资源总量长期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中等水准的一半;地域分布严重不均,一条秦岭隔开两大水系,秦岭以南的长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7%,水资源量却占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水资源量仅占29%。缺水,成为关中和陕北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

  坐落于关中大地的省会西安久受“干渴”之困。“老西安”郭慧民回忆:“上世纪90年代西安常常会出现‘水荒’,停水的时候,消防车停在街头,家家户户提着水桶排队取水,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工厂停工、学校停学。”因超采地下水,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出现下沉,大雁塔发生倾斜。

  打破水资源瓶颈制约,陕西省内“南水北调”是治本之策。经过大量探索研究和方案比较,2003年,陕西省水利厅完成陕西省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以引汉济渭为骨干线年,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工作启动;2015年,引汉济渭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帷幕。

  引汉济渭工程统筹陕西三大区域。有效补给关中城市群用水,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11个县城以及渭北工业园区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区域生产总值、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可有效改变关中地区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

  同时,渭河入黄河水量每年可增加6亿至7亿立方米,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争取黄河干流取水指标,保障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对于陕南地区,也将通过调蓄丰水期的汉江水发电、供水,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补充,对建设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国家水网格局,推动区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表示。

  引汉济渭工程分为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部分完工。调水工程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三部分所组成。其中,秦岭输水隧洞是引汉济渭工程的“大动脉”,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底部凿穿秦岭。

  这几天,中铁隧道局的工人祖小斌正在工地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现在的活松快多了,天天都能见着太阳,真好。”

  祖小斌是四川人,精瘦得很,一直跟隧洞“打交道”,装卸、维修、爆破……样样行。“最危险的是岩爆,飞出的石头能弹射20多米远。我们都是身穿防弹衣、头戴钢盔进行作业。”祖小斌说。

  隧洞内温度常年高达40摄氏度,相对湿度达90%,进隧洞就像蒸桑拿。时间一长,工人们个个满身湿疹。祖小斌回忆:“我一天要喝七八升水。在安全的施工区,我们就只穿一条短裤干活,干累了把头伸进通风管里凉快凉快,有时候甚至会躺在水里降温休息。”

  “干成了,就值得!”这个汉子朴实地说。过几天,祖小斌与工友们将前往西藏,建设下一个隧洞工程。“我们在秦岭输水隧洞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将向下一个难题发起挑战。”中铁隧道局引汉济渭项目部党组书记吴传林说。

  秦岭输水隧洞穿越了3条区域性大断裂带、4条次一级断层和33条一般断层,涉及岩性20余种。长距离硬岩掘进、高频高强岩爆、各类型突涌水等,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其中一种都十分艰难,而秦岭输水隧洞是多种难度叠加,难上加难。

  在秦岭输水隧洞5号支洞外,近一抱粗的圆形刀盘堆叠成山,或裂开、或残破,“战”痕累累。

  “硬岩隧道掘进机(简称TBM)是三层楼高的‘地下长龙’,这些刀盘便是‘龙牙’,秦岭地下的超硬岩就是靠它们一寸寸‘啃’下来的。”中铁十八局引汉济渭岭北TBM项目经理宋伟介绍,秦岭岩石抗住压力的强度最高达306兆帕,TBM刀头如同在高耐磨钢板上掘进,平均每前进一米,就要报废0.7个刀盘,有时候一天只能掘进2米。

  智慧工程,超前谋划。在引汉济渭工程总调中心指挥大厅,大屏上全天候实时显示着水利枢纽、输水隧洞、配水枢纽等关键部位的综合信息,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可控制各闸、阀、泵站,实现总调中心与分调中心的数据交换。

  秦岭隧洞中敷设了500公里大对数通信海底光缆,建成贯通岭南、岭北的调度指挥通信中枢。“我们为引汉济渭工程配套建设高标准数字孪生平台,能轻松实现对工程水雨情、工情、设备设施状态的全面信息集成和风险感知,还能实现对调度方案的仿真预演、优化调度和调水过程的全程监控。用数字化手段为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保驾护航。”陕西引汉济渭公司信息调度中心主任王智阳介绍。

  无人驾驶碾压摊铺智能筑坝技术、无人巡检和自主导航等功能的水下机器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混凝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的引汉济渭工程,为我国水利建设事业闯过一个个“无人区”。

  在工程建设中,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攻关项目130多项,隧洞超硬岩掘进、强岩爆预测防治、超长距离通风与贯通测量以及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等技术难关被一一攻克,共申请专利116项,牵头编制各类标准12项,输水线也是“科技线”。

  陕西洋县,黄金峡水利枢纽横亘于汉江之上,这里便是引汉济渭工程的“水龙头”。洋县是“朱鹮之乡”,保护好汉江鱼类就是保护好朱鹮的栖息地生态。在黄金峡水利枢纽的东侧,一条近2公里的生态鱼道沿着边坡穿坝而过,汉江干流中的鱼类能够最终靠这条鱼道洄游产卵。

  “鱼道内部建有‘栅格板’和41个‘休息室’。‘栅格板’能减缓水的流速,让鱼类更省力地洄游。‘休息室’可供各类鱼种休息,让它们能够顺利‘回家’繁衍下一代。最大限度削减工程对鱼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引汉济渭公司黄金峡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谷振东介绍。

  从黄金峡水利枢纽向北走1公里,便是鱼儿们的“月子中心”——引汉济渭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鱼儿不仅在这里出生,成鱼后还要驯化学习野外生存技能,才能被放流到汉江。

  “我们主要放流草鱼、鲢鱼、翘嘴鲌等12种鱼类,还实验性放流汉水扁尾薄鳅等4种鱼类,年放流能力达65万尾。我们会对投放鱼类开展科学监测,跟踪放流鱼类的生长情况,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为保护汉江鱼类资源提供参考方案。”增殖放流站相关负责人陈凡刚说。

  7月15日,一台无人机正停留在洋县汉江江心上方采取水样,它的操作者是朱鹮无人机中队队长张雨晨。无人机搭载有光谱摄像头和远程水质取样装置,可以就地分析判断施工区排水是否达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无人机采集的数据还可以转化成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对工程建设管理运行进行数字化映射和智能化模拟。

  “我们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工作融入工程建设,用技术创新为环保施工和水质安全守牢底线,努力把引汉济渭工程打造成绿色工程、生态工程,确保一江清水送关中。”引汉济渭公司党委书记董鹏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7日 第 02 版)记者:原韬雄

  2024年2月28日,新疆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关注我们